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我校认定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并进行授牌

作者:郑豪        发布日期:2021-04-01     

第二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活动月之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促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3月31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国际交流中心210会议室召开,副校长罗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普中心副主任魏永平主持会议。科普中心、博览园、场站管理处、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授牌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览园、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曹新庄试验农场、火地塘试验林场、斗口试验站、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米脂试验站、周至二曲试验站、乾县试验站等11个单位为我校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罗军副校长、科普中心主任傅朝荣、场站管理处处长朱荣科共同为11家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曹新庄试验农场作为授牌基地代表进行发言,表示此次授牌不仅是对基地自身科普能力认可,更是对基地科普潜力的期盼,今后将利用自身优势配合科普中心积极开展学校各项科普工作,提升广大公众科学素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罗军对首批授牌的11家科普教育基地表示祝贺,并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基地之间需加强交流沟通,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从根本上提高科普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做好科普工作;二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各基地科普基础扎实,在培养新型农科人才方面特色鲜明,希望能将各自特色应用到科普工作中,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三是创新发展,服务大众。科普工作涵盖面广,时代特征明显,这就需要我们顺应时代洪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最新最前端的科技知识应用到科普实际工作中;四是编纂作品,扩大影响。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不断探索新的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各基地发挥优势,开发出一本具备自身特点的科普作品,为“十四五”冲击科普国家奖项奠定基础。

授牌仪式上还宣读了科普中心“十四五”规划(讨论稿),以提高公众农业科技水平,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为目的,提升科普工作为核心,进一步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科普资源创新开发能力,提升科普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首批11家科普教育基地_副本.jpg

首批11家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