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果树是茜草科香果树属的落叶乔木,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垩纪,最初发现于湖北西部的宜昌地区海拔670—1340米的森林中。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华西植物志》中,将它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
香果树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是中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树种,仅包含香果树一种,但在地质史上,香果树并不孤单。北美和欧美均有香果树属的其他成员存在,但在一系列环境的变迁中,最终只留下香果树已知种群在中国境内生根发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在神农架林区主产于南部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或山沟边林中,被称为“幽谷明珠”。有少数种群扩张到了秦岭北坡,生于海拔430—1630米处的山谷林中,喜湿润肥沃的土壤。
香果树树姿雄伟、树型美观、花大色美,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大型丛生花中,每朵小花均生有一片大而长的白色或黄色叶状假花萼,直到果熟此花萼变红仍宿存不落,微风吹过,假花萼如同蝴蝶随风上下舞动,极为显目美丽,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由于其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而软,不翘裂,可供建筑和家具用材,树皮纤维是制造蜡纸和人造棉的原料,它的叶片和枝干含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而被视为珍贵的中药材,根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香果树的根和树皮可入药,具有湿中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因此,香果树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观赏、经济、园林绿化和重要保护价值的树种,对研究茜草科系统发育进化和古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科研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明确规定了对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行为的处罚措施,因此,对于香果树等珍贵树种的保护和管护至关重要。
香果树一般在20龄以上的壮龄树才开花,每2—4年开一次花,3—4年结一次果,花期6—8月,果期9—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草药园东北角的两棵香果树现生长的非常茂盛,其中一棵正值花期。这两棵香果树是博览园王卿教授(现已退休)等人2018年5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研所校区(原陕西省林科院院内)移栽到博览园树木园的,当时共移栽了三棵,其中一棵在2019年死亡,剩下的这两棵香果树在博览园的高度重视下和学校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及博览园几代工作人员的日常精心管护和共同努力(夏季搭遮阳棚、不定期给根部浇灌生长调节剂和给树干输送营养针等)下,现胸径已达到30公分左右。目前两棵香果树生态习性稳定、长势良好,枝繁叶茂,并且已开花的一棵现花叶繁茂(因移植后,进行了“打头”,所以现枝条成“从生状”,枝条及花朵离地2米到6米,可近观)。正是观赏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