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中草药园的提升改造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主要内容有:重新设计建设回字形网格化的访学路,在中间设可容纳60人的讲解平台,在平台中央移植一株龙爪槐,取“龙”居中之意,它既是药用树种,将来又能起到遮阳作用。中草药园充分利用废弃物资自建了遮阳网。完成中草药标识牌设计制作。现引进种植中草药40余种(今年冬季前,明年春季再引种40余种),使博览园中草药园成为一个集中草药植物栽植展示、观赏、最新科研成果展示的服务教学、科研科普的专类园,也同时使大家了解传统中医学,从心里热爱和尊重中草药,从而建立中国中草药文化自信,将中草药文化发扬光大。
在教务处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对中草药园周边景观带进行建设,树立精品园林景观意识,选取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又有突出药用功效的观赏植物近30种,在品种选择上以“多样化”为原则,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观赏草以及地被草坪等多种类型,打造出形态多姿的中草药园周边景观环境。注重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择近几年西北地区最新引进的生长稳定、表现优良的观赏植物新品种,为相关专业及学校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的学生创新设计、开阔视野、发挥引领示范功能。在局部设计上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以舒展流畅的曲线构图打造飘逸自然的带状花镜,突出体现了科学、专业与艺术的相结合,同时注重植物生态习性,耐阴性和喜阳性植物的合理布局,确保花镜未来稳定持续的景观效果。
中草药园的种植区,规划栽植了一些名贵的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观赏性的中草药植物40余种,有国家二级保护中草药软紫草、马蹄香;有攀援特性的木质藤本金银花、山药等;有水生中草药鱼腥草,比较难成活的淫羊藿、三七、西洋参、黄芩等,木本中药有杜仲、钙果等,还有杭白菊、山药、地黄、车前子、丹参、白术、牛蒡、沙参、牛膝、西洋参等10余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整个中草药园的植物目前长势良好、生态习性稳定。
杜仲 ,落叶乔木。树皮、叶、果折断后有白色的细丝。中国特产,分布西南至中部,杜仲在《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性温,味甘,微辛,有补肝肾,强盘胃的功效,枝叶和果实中所含的杜仲胶,为优质硬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高绝缘性和耐腐性,抗海水侵蚀,是制造海底电缆的优质材料,为制造电器绝缘材料,盛列性药品容器以及补牙的优良原料。
鱼腥草, 又名折耳根。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而得名,是一种水生植物。含有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灰分、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很好的抗辐射和抗空气污染作用。它一般生长在阴湿的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忌干旱。而我园种植在陆生阳光直射的旱地,通过遮阳、喷灌等措施来改善鱼腥草的生长环境,在干旱阳光直射的环境中见到水生植物是很难得的。
中草药园中的每一种中草药植物都有对应的标识牌,标识牌的内容以专业的入药部位、动能主治、药理和每种中草药在我们生活中对应的常见药品(中药、西药)为主,部分标识牌还添加了科普类的“花语”, 是人们生活的充电器, 为大家营造出清新、轻松、安详、健康、知识性的旅游氛围,能在空气新鲜、景色独特,可重复游历和体验的场景中得到一个真正的健康游,来领悟和发扬光大祖国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文化,让更多的普通人和非专业的人了解中药、喜爱中药,不仅使中药这个古老的中华文明服务我们的生活,还为中草药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对于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中草药科研及教学质量具有新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