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动态

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北京广播大厦举行,魏永平副主任应邀参加并主持交流讲演

       发布日期:2023-05-15     浏览次数:

5月12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京津冀高校博物馆联盟承办,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人民文博、新华网客户端协办的“‘时’与‘势’——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盛典”在北京广播大厦举行。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社等42家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53所高校,共15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盛典前夕5月11日还在北京广播大厦举办了首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研习班。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杨薇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杨薇主持。在颁奖盛典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在致辞中谈到,高校博物馆作为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正是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北京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向德春在致辞中表示,论坛讨论的主题“‘时’与‘势’: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正是博物馆界面临的一个重要改革和创新方向。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钱岳林提出,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文化育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优质平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认为,在当今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高校博物馆人应该勇于担当重任,积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创新之路。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德鲁·辛普森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副校长Cillian Ryan(奇里安·瑞恩)出席论坛并做到现场做了精彩的演讲。他强调,目前中国已经拥有6183家各类博物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大国。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开幕式上致辞

2022年11月,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共吸引了全国各地87所高校博物馆提交作品,作品规模和参赛质量再创新高。经专家认真、客观、公正的评审环节,本次活动共选出一等奖9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35个、优秀作品奖25个,同时评选出优秀视频制作、优秀策划创意、优秀融媒传播、优秀指导教师奖各5名。在颁奖典礼上,与会领导为优秀讲解员和获奖单位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博览园蒲雨萌荣获二等奖。

多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主题报告和演讲环节,围绕博物馆数字化路径展开分享。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做了题为《博物馆要成为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赛道和新引擎》的主旨演讲,解读了如何培育、建设和发挥博物馆的力量;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做了题为《创意为坚,共融共生—新时代下文博数字化的新动能》的演讲,从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了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这些承载着不同文明基因和血脉的文化内容焕发新的活力,更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曹三省做了题为《面向深度虚实融合的数字文博创新发展与应用场景》主旨演讲;北京元一畅想创始人谢浩做了《云原生图形引擎打造IVWP文博宇宙》主旨演讲。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主题演讲中

主题讲演由北京博物馆协会哈俊秘书长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专委会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魏永平主持。13位来自高校、企业、媒体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论坛主题,结合本行业、本部门、本领域研究和实践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翔实多元,前瞻深入,实用可行,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

大会论坛结束后,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艾静芳总结了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并向高校博物馆同仁提出建议和期望。她说中国特色高水平的大学,不仅是优势学科和科研成果的体现,更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所在。从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事业起源于高校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未来,我们期待高校博物馆在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专委会副主任魏永平主持交流发言

合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副主任魏永平在馆长研习班做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