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动态

中国昆虫学会蝴蝶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隆重召开

       发布日期:2025-10-21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7-20日,中国昆虫学会蝴蝶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示踪蝴蝶研究前沿,助力创新发展”,此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蝴蝶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昆虫学会、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人参会。

图片

合影

开幕式由蝴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敏教授主持,专委会主任花保祯教授致开幕词,重庆市昆虫学会理事长陈斌教授致欢迎辞。蝴蝶专委会副主任魏永平同志讲了题为“党建引领,蝶翼乘风:新时代昆虫学研究的使命与担当”的党课,从党建引领在学会发展中的核心重要性、中国昆虫学早期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昆虫学的领导、中国昆虫学研究与蝴蝶分会的发展、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科学家精神传承、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的使命与担当六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号召大家立足蝴蝶研究,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当好环境保护的“监察员”,利用蝴蝶对环境的敏感性,建立监测网络,为国家生态健康提供精准“诊断书”;做好“播种者”,深化科普,将蝴蝶之美转化为公众的生态情感,播撒绿色发展的种子;成为“连接者”,探索“蝴蝶经济”,以生态旅游等模式,连接保护与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努力把蝴蝶专业委员会打造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与“代言人”。

图片

中国昆虫学会蝴蝶专业委员会主任花保祯教授致开幕词

图片

重庆市昆虫学会理事长、重庆师范大学陈斌教授致欢迎辞

图片

中国昆虫学会蝴蝶专委会副主任魏永平同志讲党课

大会特邀了在国内昆虫学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并具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陈斌教授、任东教授、袁向群教授、黄国华教授4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1)陈斌,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昆虫文旅康养及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2)任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白垩纪石蛾揭示昆虫斑斓色彩和婚飞行为的早期演化;(3)袁向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基于多数据联合的裙弄蝶亚科、花弄蝶亚科系统发育;(4)黄国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鳞翅目昆虫几个关键类群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图片

大会报告:左1陈斌教授,左2任东教授,左3袁向群教授。右1黄国华教授

大会组织了9个专题报告,涉及蝴蝶及相关类群的分类、系统发育、演化、分布模型、行为、群落、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开发等领域。其中李秀山(西华师范大学研究员)做了题为在极端天气影响下中国蝴蝶到达新边界;蒋国芳(泉州师范大学教授)介绍了蝴蝶的药用价值,并首次将日本人杉村博士1996年在菜粉蝶体内发现了Pierisin定义为中文名称“粉蝶素”,旨为促进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侯永翔(西南大学博士后)、尚素琴(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闫振天(重庆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张金稳(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等分享了各自在蝴蝶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另外,还有杨文静、李昕怡、张潇仟三位研究生做了蝴蝶研究结果分享。会议交流环节有6位分别来自博物馆、企业、蝴蝶养殖场的高管和老总进行了经验交流。会议还组织参观考察了重庆师范大学生物馆、金佛山世界昆虫博物园,为与会者提供了现场学习交流的机会。本次会议对于推动我国蝴蝶及相关类群的研究、利用及其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专题报告及经验交流部分代表专题报告及经验交流部分代表

图片

考察金佛山世界昆虫博物园

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现为蝴蝶专业委员会)1995年由周尧教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发起,1996年在宁波宣布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学术会议。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团结蝶类工作者、推进学术研究、普及科学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使命。三十载栉风沐雨,从初期的学术研讨起步,逐步构建起涵盖基础研究、资源保护、科普传播、产业应用的完整交流体系,会员规模已达580余人。如今,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蝴蝶作为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价值愈发凸显,蝴蝶研究及相关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