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园区概况» 现任领导

理事会(董事会)成员

       发布日期:2022-12-16     


理事长:张雅林

张雅林 教授

电子邮件:yalinzh@nwsuaf.edu.cn

联系电话:13309218488, 029 87092190

办公地址:植保学院611

研究领域:昆虫系统学、生物多样性、资源昆虫、药物研发

基本情况

张雅林,男,1959年1月生,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生物多样性、资源昆虫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在半翅目头喙亚目和鳞翅目蝶类分类、斑蝥素等资源昆虫研发利用、传粉昆虫多样性评估、降解塑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Systematic Entomology、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Pest Management Science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专著和教材10余册。主讲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5门课程,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百余人。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教育背景

1982.05-1988.05,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

1978.03-1982.01,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4.12-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原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

1992.10-1993.10,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后

1990.12-1994.11 ,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88.06-1989.11,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学术兼职

2017-至今,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昆虫学会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3-至今,国际头喙亚目学会常务理事

2012-至今,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2009-至今,亚太昆虫学会常务理事

2008-至今,昆虫分类学报(Entomotaxonomia)主编

2005-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馆长

2003-至今,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1-至今,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0-至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所获荣誉

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陕西省三秦人才

2012年,中国昆虫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

2002年,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2001年,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第一层次三五人才

2000年,国家第一、二层次百千万人才

1998年,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校十佳教师

1997年,周尧昆虫分类奖励基金一等奖、中国昆虫学会青年科技奖

1995年,农业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

1993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和《资源昆虫学》,博士研究生《系统昆虫学研究进展》(留学生Advances in insect systematics)、硕士研究生《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资源昆虫学》等教材、参编《昆虫分类学》等教材多部。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杆蝉科形态、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1993.1-1995.12,3.00万元。

2. 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费):大陆漂移与叶蝉生物地理分布, 1994.5-1997.4,3.50万元。

3. 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缘脊叶蝉分类订正及系统发育研究, 1995.1-1997.12,6.50万元。

4. 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项目(Royal Society):Character Suites for the Higher Classification of Leafhoppers (Cicadellidae),1995.1-1997.12, 2万英镑。

5. 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叶蝉总科形态演化、生化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1995.7-1998.6,1.46万美元。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头叶蝉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研究 (39870113),1999.1-2001.12, 10.00万元。

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叶蝉生物地理分布研究(99007005),2000.1-2002.12, 4.00万元。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昆虫博物馆现代化展示方法研究,2003.1-2005.12,40.00万元。

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世界缘脊叶蝉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2004.1 – 2006.12,6.00万元。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同翅目 叶蝉科 角顶叶蝉亚科(一),2004.9-2009.8,10万元。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角蝉总科生物地理学与系统发育研究, 2005.1-2007.12,18万元。

12.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专题:昆虫标本的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2005-2008, 87万元。

13. 教育部:角顶叶蝉系统分类研究,2005.9- 2006.8,4万元。

14.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袭人胡蜂危害控制技术研究, 2006,20万元。

15.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专题:经济昆虫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标准化整理及实物共享, 2006-2009,106.4万元。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头叶蝉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研究(二),2007-2009,28.00万元。

17. 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专项专题:海南岛及西沙群岛昆虫资源调查(1),2006.12-2011.11,40万元。

1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世界横脊叶蝉系统分类, 2008.1-2010.12, 6.0万元。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横脊叶蝉亚科系统发育与分类订正研究, 2009.1-2011.12,32万元。

20.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斑蝥素类动物源农药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2009.1-2013.12,110万元。

21.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苹果蠹蛾的适生区与防治技术研究, 2009.1-2013.12,191万元。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太地区耳叶蝉分类订正与系统发育研究,2011.1-2013.12,34万元。

23. 教育部:昆虫纲半翅目头喙亚目昆虫系统学及重大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2011.1-2013,60万元。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同翅目 叶蝉科 角顶叶蝉亚科(二),2011.1-2015.12,41万元。

2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亚太地区斑叶蝉族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2012.1 – 2014.12,12.00万元。

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14届昆虫纲半翅目头喙亚目国际会议暨第8届经济重要性叶蝉和蜡蝉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3万元。

27.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专题:蝉类DNA条形码, 2011.6-2016.5,18万元。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隐脉叶蝉分类订正及其与横脊叶蝉亚科等亲缘关系研究, 2013.1-2016.12,82万元。

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叶蝉科(昆虫纲:半翅目)系统发育及分类订正研究, 2015.1-2019.12,288万元。

30. 生态环境部项目课题:全国蝴蝶等传粉昆虫多样性评估,2019,90万元。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广头叶蝉亚科分类(同翅目:叶蝉科), 2017.1 - 2020.12,65万元。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杀虫活性的小菜蛾PP5c抑制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筛选研究, 2019.1-2020.12,25万元。

33. 科技部重点项目专题:动物标本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达(鳞翅目蝶类、半翅目头喙亚目),2014.1-2020.12,194万元。

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子课题:《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同翅目叶蝉科:耳叶蝉亚科、乌叶蝉亚科, 2018.1-2022.12,42万元。

35. 生态环境部项目专题: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地区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020-2021, 78万元。

36. 科技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专题:动物标本资源整理与数字化, 2021,54万元。

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广头叶蝉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2022.1-2025.12,60.00万元。

代表性论文

1. Yifan Li, Hong Sun, Zhen Tian, Yue Li, Xuan Ye, Ruichi Li, Xinyu Li, Shengli Zheng, Jiyuan Liu*, Yalin Zhang* Identification of key residues of carboxylesterase PxEst-6 involved in pyrethroid metabolism in Plutella xylostella (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1, 407124612 SCI

2. Jiyuan Liu#, Huanqin Dai#, Bo Wang, Hongwei Liu*, Zhen Tian*,Yalin Zhang* Exploring disordered loops in DprE1 provides a functional site to combat drug-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strain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2, 227, 113932,SCI

3. Xing Tian, Xinxin Su, Chenjing Li, Yifei Zhou, Shuying Li, Jiamin Guo, Qiqi Fan, Shumin Lü*,Yalin Zhang* Draft genome of the blister beetle, Epicauta chinen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 SCI

4. Yifan Li, Hong Sun, Hassan Yasoob, Zhen Tian, Yue Li, Ruichi Li, Shengli Zheng, Jiyuan Liu*, Yalin Zhang* Biogenetic cantharidin is a promising leading compound to manag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Mythimna separata (Lepidoptera: Noctuidae),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21, 104769 SCI

5. Lv Lin,Christopher H. Dietrich, Yanghui Cao, Yalin Zhang* A multi-gen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leafhopper subfamily Typhlocybinae (Hemiptera: Cicadellidae)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wing venation,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21, 165, 107299 SCI

6. Yu, T.; Zhang, Y.* Two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Mileewinae (Hemiptera: Cicadellidae) and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sects,2021, 12, 668 SCI

7. Lin, S.; Huang, M.; Zhang, Y.*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of 11 New Mitogenomes of Typhlocybinae (Hemiptera: Cicadellidae). Insects, 2021, 12, 678. SCI

8. Ai, D.; Peng, L.; Qin, D.; Zhang, Y.*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Complete Mitogenomes of Flatidae (Hemiptera: Fulgoroidea) and 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 the Planthoppers’ Mitochondrial Phyloge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1, 22, 5586. SCI

9. Qingquan Xue, Christopher H. Dietrich & Yalin Zhang*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leafhopper subfamily Eurymelinae (Hemiptera: Cicadellidae) inferred from molecules and morphology,Systematic Entomology, 2020, 45, 687–702,DOI: 10.1111/syen.12425 SCI

10. Zhe Wang, Xin Xin, Xiaofan Shi, Yalin Zhang* A polystyrene-degrading Acinetobacter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larvae of Tribolium castaneum,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26:138564 SCI

专著

张雅林、车艳丽、孟瑞、王应伦,《中国动物志》昆虫纲 第七十卷 半翅目杯瓢蜡蝉科、瓢蜡蝉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张雅林、施弘毅,《世界名蝶图鉴》,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661页张雅林(主编),2017,《秦岭昆虫志》(半翅目:同翅亚目),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张雅林(主编),《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昆虫纲:半翅目-同翅亚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张雅林(主编),《资源昆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473页,2013

周尧主编(张雅林参编),《中国蝶类志》(修订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张雅林,《中国离脉叶蝉分类》,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51页张雅林,《中国叶蝉分类研究》,1990,杨陵:天则出版社,1994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ZL201910629554.0,2020年

一种去甲斑蝥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3 1 0398055.8,2016年

一种卤苯基芳香胺取代去甲斑蝥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3 1 0637548.2,2016年

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分案Ⅲ,ZL 200710147467.9,2010年

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分案Ⅳ,ZL 200710147470.0,2010年

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分案Ⅰ,ZL 200610159480.1,2008年

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分案Ⅱ,ZL 200610159481.6,2008年

斑蝥素与有机磷杀虫剂的增效组合物,ZL 200510096338.2,2007年

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ZL 200510096339.7,2007年

成果奖励

2007年,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五名)

2000年,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名)

1992年,刺吸式口器昆虫分类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名)


副理事长:傅朝荣

ab9c97b2003742fb8a1051a44da02348.png

傅朝荣:男,汉族,1964年2月生,陕西眉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先后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农林博物院主任,全面负责园区管理,分管综合办公室。


副理事长:吕家珑

c8f1408f866884eac8154b810f8f9722.jpeg

个人简介

吕家珑,男,1962年9月生于甘肃山丹;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三级岗),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壤化学与环境化学),土壤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农业农村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专家组成员,陕西省“耕地污染防治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兼任第四届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学会农业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健康土壤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耕地质量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014)、《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工作学习简历

1999.12-今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996.7-1999.11  副教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系

1992.12-1996.6  讲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系

1984.7-1992.11  助教 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2006.10-2006.10  访问学者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

2000.10-2001.10  博士后 英国农业研究所(洛桑试验站)

1993.9-1996.7 博士研究生毕业 获博士学位 西北农业大学

1987.9-1990.7 硕士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 西北农业大学

1980.9-1984.7 大学本科毕业 获学士学位 西北农学院

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从事土壤化学与环境化学研究工作;近年主持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有:“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黄土旱塬区(陕西)增粮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22B02)”、“十三五”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北方石灰性土壤主要作物种植体系磷肥无效化阻控与减施增效途径(2017YFD0200205)”、陕西省科技统筹项目“陕南汉丹江水源涵养区水稻种植中减肥减药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TZC-N-12-5)”和陕西省水利厅项目“南水北调中线陕南汉江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slkj-15)”、农业农村部行业专项课题“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阈值研究与防控技术集成示范(200903015-05)” 及“小麦产地土壤重金属(Cd、Cr、Hg、Pd、As)食品安全阈值国家标准制订”、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验示范”、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项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监测和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分级管控(125A0701)”、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项目“陕西省田块尺度(茶园)氮磷流失监测”等。

主要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其中,SCI收录47篇,编著专著或教材7部。10篇代表作:

1、Ke Liu, Jialong Lv*, Wenxiang He, Hong Zhang, Yingfei Cao, Yunchao Dai. Major factors infuencing cadmium uptake from the soil into wheat plant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5,113:207-213.

2、Hailong He, Miles Dyck*, Jinxing Wang and Jialong Lv*. Evaluation of TDR for quantifying heat-pulse-method- induced ice melting in frozen soil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5(doi: 10.2136/sssaj2104.12.0499)

3、Zhang, Y., Cai, X., & Lv, J*. (2016). Size and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in cropland of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22,125-132.

4、Dai, Y., Lv, J*., Ke, L., Zhao, X., & Cao, Y. (2016).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ediction models for arsenic uptake from soil to wheat plants. Eco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Safety,130,256-262.

5、Gao, J., Liang, C., Shen, G., Lv, J.*, & Wu, H.* (2017).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various agricultural soils throughout China. Chemosphere, 176, 108-116.

6、Guo, H., Nasir, M., Lv, J.*, Dai, Y., & Gao, J. (2017). Understanding the vari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heavy metals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44, 300-306

7、Luo, X., Yu, L., Wang, C., Yin, X.*, Mosa, A., Lv, J.*, & Sun, H.* (2017). Sorption of vanadium (V) onto natural soil colloids under various solution pH and ionic strength conditions. Chemosphere, 169, 609-617

8、Dai,Y.,Xu,W.,Nasir,M.,Zhang,L.,Lyu.J*.(2019) Reliable model established depending on soil properties to assess arsenic uptake by Brassica chinensis.[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67,54-59

9、Yang, Y.J., Du, W., Ren, X.N., Cui, Z.Y., Zhou, W., Lv, J.L*. (2019). Effect of bean dregs amendment on the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humification, maturity and stability of pig manure composting.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08, 134623

10、Yang, Y.J., Awasthi, M.K., Ren, X.N., Guo, H.H., Lv, J.L*. (2019). Effect of bean dregs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and bacterial dynamics during pig manure compost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88, 121430.

五、联系方式

E-mail: ljlll@nwafu.edu.cn

Tel(Fax): 029-87080051(办)


理事:王华


  王华,女,生于1959年12月,出生山东济南,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验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专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葡萄酒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果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会长、葡萄分会常务副会长。

  荣获陕西省教育工会“创新能手”, 杨凌示范区 “百年三八杰出女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八红旗手”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党员”等荣誉称号。

工作学习经历

  1977.05--1978.02 四川省大足县登云公社(下乡知识青年)

  1978.02--1982.01 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大学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01--1984.07 四川省夹江县农业局/夹江县农业技校(干部/教师)

  1984.07--1995.11 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5.11--2004.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副教授、教授)

  2004.05--2007.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7.05--2016.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

2016.12--2017.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

2017.4--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博物馆馆长

  研究领域或方向

  葡萄与葡萄酒、果酒

  主要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国科技部葡萄酒产业升级公共平台、国家林业总局948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陕西省科技项目、葡萄与葡萄酒科技服务横向项目等多项科研及推广项目。参加的多项科学研究及科技推广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引育嘉年华等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葡萄酒、果酒工艺研发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葡萄酒废弃物循环加工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葡萄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引进”,“国家杨凌葡萄苗木繁殖基地建设”、“杨凌葡萄酒示范酒庄建设”等科技推广成果。主持国家精品课程“葡萄酒品尝学”,讲授“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进展”、“专业英语”等本科生、研究生及公共选修课程。主编国家“十一五”“十三五”规划教材《葡萄酒分析检验》。主编《第十七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葡萄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葡萄与葡萄酒文摘》;参编《中国葡萄酒》、《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化学》、《葡萄酒果酒法规与市场监管》等著作,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


理事:慕小倩

基本信息

慕小倩,女,1964年2月生,陕西吴堡县人,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迄今。现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植物馆馆长。

研究方向

植物保护与资源利用;杂草科学。

开设课程

先后承担 “植物学”、“杂草学”、 “植物显微技术”、“生物学综合大实习”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油菜田杂草生物治理(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子课题)

(2)利用化感植物兼治樱桃园杂草与金龟子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校推广项目)

(3)桃叶药用保健成分利用研究(国家桃产业体系子课题)

(4)入境曼陀罗快速鉴定及风险评价(横向课题)

(5)不同小麦品种化感作用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公开出版的教材与专著

(1)主编《植物学家养成记---探索植物的奥妙》(科普图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杨凌。

(2)主编《植物学》(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平台课程教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6.北京。配套主讲发行音像教材。

(3)主编《植物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北京。配套录制发行音像教材一套。

(4) 副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北京

(5)主编《植物生物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杨凌

(6 )主编《植物学学习指导》,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北京

(7) 副主编《植物学》,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北京。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西农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712100

Email: muxiaoqian@126.com 或327369870@qq.com


理事:张恩平

张恩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主任。陕西省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陕西省饲料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反刍动物饲料营养;肉羊杂交利用与羊肉品质控制。近年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推广课题20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神农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8项。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6部,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


理事:樊志民

8f6efdf19cd947b08450717dd2b9bac6.jpeg

樊志民,男,1957年3月生,陕西洛川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组评审专家、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社科规划办史学专家组成员等职。

教育背景

1977年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1992年入南京农业大学师从郭文韬先生,攻读农业史专业博士。1997年入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师从著名农业经济学家魏正果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工作。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并被遴选为农业史方向博士生导师。2001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赴日本京都大学、东海大学等从事学术访问和交流,2003年3月赴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进行短期学术访问,2009年率领中国农史代表团赴韩国参加了第九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研究领域

区域与断代农业史、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招生方向

区域与断代农业史、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主讲课程

区域与断代农业史、饮食文化史。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农业文明通史》、陕西省软科学类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外农业文化交流研究》、中央直属高校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农业的原创性发明与贡献研究》等课题。在《史学月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人文杂志》、《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秦农业历史研究》、《问稼轩农史文集》、《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主编)等专著十余部。

主持、规划、设计与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布展工作,建成国内展示体量最大的农史专题博物馆。参加中央电视台十集电视记录片《齐民要术》、陕西省《大秦岭》记录片、农林卫视《黄河》拍摄并担任学术顾问。参加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申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主题设计与布展思想,被申办方与世园协会所采用。

  

理事:陈遇春

陈遇春,男 1964年2月生,陕西杨凌人。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西北农业大学高教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管理处处长、教学科研部副部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书记兼副馆长、创新实验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书记等职。现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点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农林院校教育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农业部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先后任西北农业大学高教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管理处处长、教学科研部副部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书记兼副馆长、创新实验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书记等职。现任创新实验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

主讲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学及理论前沿》、《教育科学学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持参与的“教学约定制度的研究与探索”、“高等农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二等奖。先后发表研究研究论文12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6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1世纪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与施教模式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农民工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研究》等研究课题5项,对职业教育及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有独到的研究,出版《高等职业教育学教程》等专著4部,《当代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著作)获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理事:韩党卫

484c7af6e1e141c1b2d8363c2883c215.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总支书记、副校长 韩党卫(主持党总支全面工作,分管高中教学工作)  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担任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聘为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兼职副教授。历任原陕西省农科院子校教导主任、校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荣获陕西省农业厅“优秀团干部”、杨凌示范区“优秀校长”、陕西省教育厅“十五”专项课题研究优秀个人、杨凌示范区高考工作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


秘书:魏永平

1a69e38e41084cfbb22903c8b3ad78d3.png

基本情况:魏永平,1967.3出生,陕西周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农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副主任(五级职员),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

工作经历:

1990至今一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

1990.7-2004.11植物保护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4.11-2014.12博览园,副主任;2014.12-2018.8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

2018.8- 博览园副主任(五级职员)  

社会兼职:

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副监事长、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蝴蝶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副理事长

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害虫综合治理、昆虫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和博物馆及农业科普工作。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12本。主持国门生物安全宣传、农科研学资源整理整合等10多个科普项目。

科普工作:

昆虫馆建设,先后完成了西农博览园昆虫、植物、动物等7个博物馆建设和升级改造。

科普软件及光电模型:参加昆虫博物馆现代化展示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专项),自主研发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鸣声、资源昆虫、趣味昆虫世界、昆虫观赏、蝴蝶世界、蝴蝶VR互动系统、昆虫魔墙展示系统等30多个软件。与专业公司合作研发出:昆虫形态结构(口器、触角、翅、足)、昆虫的发音方式、昆虫幻影成像展示箱等多个昆虫科普互动展品。

获奖:

  1. 陕西省科协,科普基地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

  2. 陕西省社科届优秀科普工作者(2014年)

  3. 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2014年)

  4. 中国昆虫学会第四届优秀学会工作者二等奖(2017年)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

  6. 中国昆虫学会第五届优秀学会工作者二等奖(2022年)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合学科,集成资源,探索实践教学新路,2019年,特等奖,第七名)

  8. 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合学科,集成资源,探索实践教学新路,2020年,第七名)

  9. 中国科协“点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团队(负责人)

  10. “小昆虫 大科技”获中国科协2020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事迹(负责人)

  11. “昆虫歌手”和“伪装大师”移动展箱(研发负责人),荣获陕西省科协2022 年“典赞•科普三秦”优秀展览项目;并由陕西省科协推荐到中科协“2022 点赞科普中国”优秀作品

代表作品

  1. 魏永平、张雅林,生境调节对苹果园害虫可持续控制的作用,中国农学通报,2004,20(1):204-206

  2. 魏永平主编 《药用昆虫养殖与利用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魏永平参编,《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魏永平参编,《中草药高效栽培加工7日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 魏永平参编,《生物毒素开发与利用》(刘岱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

  6. 魏永平参编(吴鸿洲、续颜主编). 21世纪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7. 魏永平,张雅林,汪晓光. 黄土高原苹果园植物多样性及其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2):2517-2523

  8. 魏永平、张雅林.苹果园杂草多样性及其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植物保护学报,2011,38(1):189-190

  9. 魏永平.发挥专业优势搞好科普教育,第十一次全国高校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间:2011,10.12-16

  10. 魏永平.立足资源优势搞活科普教育,打造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的新亮点,2011科研院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时间:2011,8.24-26

  11. 魏永平.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多元化的科普平台,2011科普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时间:2011,12.6-9

  12. 魏永平副主编. 《资源昆虫学》(张雅林主编)(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3. 魏永平独立编写.《农耕文明,绿色家园,杨凌博物馆漫步》(陕西博物馆丛书),陕西旅游出版社,2013

  14. 魏永平,“梁祝文化新说”辩论赛额价值观讨论(--从大学博物馆蝴蝶文化说起),中国文物报(国际博物馆日专刊)第五版,2015.5.15

  15. 魏永平:依托博物馆策划系列活动、研发系列产品,《智慧文博高校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潘力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P80-86